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梅科红、记者刘靖雯报道:五一假期这两天的万安百嘉老街,着实“火”了一把。百嘉老街的百余家商铺在“五一”这天集中开业,各式小吃摊位上炊烟袅袅,空气中弥漫着百嘉米酒的醇香,龙灯、股子灯等非遗节目轮番上演,龙舟拔河喝彩声连连……众多游客纷至沓来,欣赏非遗表演,品尝百嘉米酒,观看龙舟拔河,大家在这里放飞自我,尽享惬意渡假。 江西省万安县百嘉老街的复兴,不仅是打造了一个旅游景区,也是“文化万安”建设的生动注脚。让我们穿越时空,追溯百嘉老街的昔日辉煌。 “走上走下,不如百嘉”。在水运时代,凭借赣江这一黄金水道,百嘉曾是古代江西重要的商贸枢纽。作为连接赣州、两广与南昌、南京的水运要道,百嘉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赣江中上游的物资集散中心,各地物产在此汇聚交易。当时,舟楫往来,帆影如织,码头上丝绸布匹、土产货物交易繁忙。南宋时期,百嘉便因赣江水运之利成为重要商埠;清代雍正年间,商贸达到鼎盛,建有商铺一百多家,形成“百家商铺共聚,千户商贾云集”的繁荣景象,因此得名“百家”,后取“嘉祥”之意,更名“百嘉”。 斗转星移,时过境迁。随着陆运时代的到来,曾经因水而兴的百嘉一度衰落,陷入“昔日商贾繁华地,今日空街渺人烟”的困境。百嘉老街也成了一个时代的符号,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曾几何时,百嘉老街已不见往日的喧嚣,青石板承载着历史的足迹,街道上枯黄的树叶不时被风吹起,齐膝的野草在街边肆意生长,饱经岁月沧桑的店铺就像时光老人,喃喃地诉说着当年盛极一时的故事。 大家可还记得百嘉渡口?在百嘉大桥还未通车之前,百嘉渡口一直是百嘉韶口两岸人民跨江的主要交通方式,直至2021年2月百嘉大桥正式通车,才光荣地退出历史舞台,运行时间长达60年之久。百嘉渡口承载了多少人儿时的记忆,发船时刻表、渡船大铁锚、船护栏锁链、发船汽笛声……以前这些都是司空见惯,但到现在,都成了文化的印记。文化,总有一种穿越时空、穿透人心的力量! 近年来,万安县大力推进“文化万安”建设,启动百嘉老街复兴计划,科学保护明清时期留下的14栋古建筑,并依据“修旧如旧”原则,对始建于清末民初的老街骑楼和96间悬山顶砖木商铺进行修复,同时融入龙舟文化和酒文化元素,新建了龙舟文化广场和百家酒坊,重现百嘉老街水运时代的繁华风貌,将传统的“早酒”“夜市”文化唤醒,打造集观光、美食、休闲于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 百嘉镇的水运辉煌虽已随时代变迁而淡去,但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商贸文化仍通过老街复兴得以延续。百嘉早酒、百家酒馆、怀旧小馆、万安鱼头、老街味道、富硒特产、文创馆、绘画室、摄影展、铁匠铺、叮叮糖,还有汉服巡街、非遗表演……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百嘉老街从历史的烟尘中走来,在新时代展现出新的魅力。清晨的早酒、油锅的飘香、小摊的叫卖、夜市的烧烤……“喝百嘉酒,行百家运”,纯粮酿造的“百嘉米酒”,历经千年更加醇香,再深的巷子也挡不住醉人的酒香。 百嘉老街不只有百嘉米酒,还有传承千年的龙舟文化。“河下划龙船,河上夹烂甑。”百嘉和韶口两地隔江相望,有悠久的端午龙舟竞渡传统,在清代同治版《万安县志》中有明确记载:“龙舟竞渡惟百嘉韶口为然”。近几年来,万安县每年都会在端午期间举办龙舟竞渡活动,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活动盛况连续三年在央视直播连线,在汗珠与江水中折射出“百舸争流赛龙舟、奋勇向前不言弃”的生命图谱,唱响了“团结协作、奋楫争先”的万安龙舟文化品牌。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春日的江南到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随着新水运时代的来临,“以水为媒、因水而兴”的滨江新城万安将重新审视自身的位置,抢抓历史机遇,踏着千里赣江的滚滚波涛,在时代的洪流中搏风打浪。 百嘉老街不仅仅是百嘉的老街,更是万安全县人民的老街。2025年1月,百嘉老街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成为万安文旅的一张“新名片”。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