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一种神秘的东方饮料——
一口上头,两口爱上,三口喝完,
再来一杯!仰头畅饮,浑身都通透,
它就是——豆汁儿。
说起豆汁儿,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它是老北京的一种特色小吃,
由绿豆发酵而成,CP组合有咸菜丝、焦圈等等。
而现在,豆汁儿不仅走进了剧场,
还衍生出了超多创新饮品……
有网友灵魂发问“北京已经超前到这种程度了吗?”
答案是什么,咱们接着往下瞧。
01 看剧还能喝到纯正老北京豆汁儿?
今年三月,国家话剧院的《豆汁儿》演出引发热议。多位观众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他们的经历:除了演员精彩的表演,现场舞台上一直有锅豆汁儿在煮,前排的观众可以闻到豆汁儿的味道。演出结束后,在出口还能领取一杯护国寺刚出炉的新鲜豆汁儿,寓意“愿您的人生像豆汁儿一样,酸辣甜咸唯独没有苦。”
(图源:“中国国家话剧院”微信公众号)
这部以豆汁儿命名的话剧讲述了经营祖传豆汁店四十多年的老李的烦心事儿,演绎了一场在豆汁儿店发生的关于亲情、友情、爱情的故事。
为什么选择“豆汁儿店”作为切口?导演谢可称,“豆汁儿发酵最关键的就是在不同季节的熬制过程中,手艺人对于豆汁儿火候的把控。这就像大取豆汁儿店的这一大家人,他们互相沉淀,互相发酵,彼此成就对方,这也是这部戏的内核。”
演出剧照
(图源:“中国国家话剧院”微信公众号)
工作人员为观众分发豆汁
(图源:“中国国家话剧院”微信公众号)
无独有偶,位于朝阳区望京东路的演艺空间开心麻花·花花世界沉浸式带餐喜剧《偷心晚宴》此前也曾多次推出豆汁专场。“您来瞧的不只是一出爆笑喜剧,还有沉淀多年的地道北京味儿。一张票就能享受到双重快乐。”
《偷心晚宴》海报
(图源:“麻花花花世界”微信公众号)
有观众称,“我一直觉得喝豆汁是个小众的偏好,但是如果你说是二百人一起边看喜剧边喝豆汁,那我可就来劲了。” 也有观众表示,“本来以为自己会是那个爱喝豆汁的天选之子,没想到还是被狠狠整顿了。”
图为《偷心晚宴》豆汁专场为观众准备的小吃
(图源:@开心麻花北京站)
02 对老北京的热爱,藏在咖啡馆的巧思里
“老北京豆汁儿灯儿剃(Dirty),喝了吗您呐?”
东城沙井胡同11号聚恩园内,有一家名为“北京孩子”的精酿和咖啡吧,推出了许多关于豆汁儿的饮品,老板曾称“爱喝咖啡和爱喝豆汁儿的人都沉默了。”店内有豆汁儿灯儿剃、豆汁儿精酿(特调)。有网友在社交平台评论,“豆汁儿灯儿剃地道嗷!”,也有网友表示接受无能,“喝了这杯灯儿剃差点没把我送走。”
(图源:小红书/Yezy、AK)
不仅如此,再就业咖啡、和平菓局、北平冰匠等饮品店都推出了冰豆汁美式。有网友辣评,冰豆汁美式是“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冰美式”。
图为冰豆汁美式
(图源:小红书/阿冬喝一杯、Millisecond、石原里萍)
除此之外, Polymer x coffee饮品店推出了豆汁拿铁、年记·兴顺斋推出了豆汁冰激凌……
图为豆汁拿铁
(图源:大众点评/Polymercoffee)
图为豆汁冰激凌
03 想喝口地道的,去哪儿?
汪曾祺曾说,“没有喝过豆汁儿,不算到过北京。”地道豆汁儿究竟是什么味儿?想喝口正宗的,去哪儿?下面这几家店铺不可错过。
老磁器口豆汁店(天坛店)
地址|东城区天坛路(天坛北门对面)
(图源:小红书/榔煦)
“来碗儿豆汁儿!再来俩焦圈儿!”是这家早点店每天的背景音。老磁器口豆汁儿就在天坛公园对面,它在社交平台上好评如潮,很多人都说“是北京最正宗的豆汁儿”或“真正的老北京都来这儿喝”。凭借着地理位置和口碑优势,这家店总是排着队。
有网友推荐说,“这家店的豆汁儿对于新手接受程度较高,喝完了一碗还有点意犹未尽,一定要搭配焦圈吃!”
尹三豆汁(天坛店)
地址|东城区东晓市街176号(天坛北门向北150米马路东侧)
这家店只做早点,每天门口排队的人群却能排出一里地;店里的装修不算精致,却吸引了很多网红博主探店;店老板从没学过厨行,属于半路出家做豆汁,却连续四年入选北京米其林指南“必比登推介”餐厅名单。
店内可点样式不算多,经常会有附近居民自带锅和瓶子装豆汁儿,被网友亲切称呼为“人均十元的米其林餐厅”。
(图源:小红书/YYY.)
护国寺小吃(护国寺总店)
地址|西城区护国寺大街93号(人民剧场对面)
(图源:小红书/ HiiiAshley)
这家小吃店坐落于护国寺街,这是一条东西向的胡同儿老街,西至新街口南大街,东至德胜门内大街,长约600米。20世纪50年代,护国寺小吃店在人民剧场对面成立。想品尝京味儿小吃,来这里就对了,几乎你能想到的北京传统小吃都能吃到!
有网友表示,“这家店从小吃到大,我最爱的除了豆汁就是面茶、糖油饼、豌豆黄、羊杂汤。随着年龄大了,我也离家越来越远……但每次回去基本每天都要进去买点儿什么。”
俗话说,各有各的嘴,各有各的胃。
好这口儿的人百喝不厌,不喜欢它的人,则是嗤之以鼻。
您喝过豆汁吗?它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我和豆汁的故事”。
部分资料来源:中国国家话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