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吃网

当前位置: 特色小吃网 > 菜谱 > 文章页

“中式面馆第一股”遇见小面:麦当劳能做到的,中式面馆也可以!

时间:2025-04-19 16:20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38 次
  近日,遇见小面正式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有望成为“中式面馆第一股”。这是继海底捞、小菜园之后,港股市场迎来的又一餐饮行业标志性IPO,更是中式快餐赛道资本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  在餐饮行业集中度——ZAKER,个性化推荐热门新闻,本地权威媒体资讯

近日,遇见小面正式向港交所递交 IPO 申请,有望成为 " 中式面馆第一股 "。这是继海底捞、小菜园之后,港股市场迎来的又一餐饮行业标志性 IPO,更是中式快餐赛道资本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

在餐饮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的背景下,中式面馆连锁品牌遇见小面展现出惊人的增长势能。2024 年公司总收入同比增长 44.2%,经调整净利润增长 36%,拓店速度达 42.9%,三项核心指标均领跑行业。

在连锁化率不足 2% 的中式面馆赛道,这家川渝风味面馆如何突破行业瓶颈,走出新的发展路径?

01

后发先至

当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的宋奇、苏旭翔、罗燕灵三人在 2014 年创立遇见小面时,中式面馆市场仍处于 " 有品类无品牌 " 的蛮荒时代。彼时面馆赛道仅有味千拉面、康师傅牛肉面等少数品牌覆盖全国市场,新兴品牌尚未形成规模优势,整个赛道呈现 " 大市场、小企业 " 的格局。

在曾于麦当劳从事营运一线工作的宋奇带领下,创始人团队敏锐捕捉到中式面食标准化机遇,将重庆小面这一地域美食进行风味解构,将混沌的重庆味道拆解成精细化的指标体系。从拜师重庆小面夫妻店,于广州体育东横街的首店起步,再到香港西九龙高铁站开出品牌第 400 店,遇见小面以十年时间打造了一套覆盖菜品研发、采购、供应链、选址建店、餐厅营运、训练、市场营销、品控等全链条环节,高度标准化、高效体系化及先进数智化的管理体系。

这一 " 连住体系,锁住标准 " 的管理体系也吸引来了资本的关注:2014 年首家门店开业三个月后遇见小面就获得了天使投资。2016 年,仅有几家门店的遇见小面又迎来了两轮融资,分别来自九毛九和联想弘毅投资旗下的百福控股,融资额数千万元。在 2021 年粉面赛道火热时,遇见小面再获碧桂园创投、水饺连锁品牌喜家德、百福控股等的两轮过亿融资。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投资方大部分是餐饮业内资本。

虽然有资本的助力,但遇见小面的发展并不激进。回顾遇见小面的发展步伐:第一个 100 店用了七年,第二个 100 店用了两年,第三个 100 店用了一年,第四个 100 店仅用了 10 个月……发展十年,遇见小面已完成了从区域品牌到第四大中式面馆的跨越。

比起规模数量的扩张指标,值得一提的是其经营质量:2024 年公司总收入同比增长 44.2%,经调整净利润增长 36%,拓店速度达 42.9%,这三项指标均创中式面馆赛道新高。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就 2024 年总商品交易额而言,遇见小面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川渝风味面馆经营者及第四大中式面馆经营者。

02

场景革命

与传统面馆品牌固守商圈或社区不同,遇见小面以 " 三全式 " 的多元化经营模式独树一帜,即全时段、全场景、全人群的服务。在服务时段上,遇见小面拥有近 50 家 24 小时营业的门店,从早餐至夜宵,全方位满足顾客需求;在场景适应上,突破传统地融入各种环境开店,无论是购物中心、办公区、住宅区、学校、展览中心、景区,还是机场、火车站、高速公路服务区,乃至出入境码头等交通枢纽,遇见小面的分店随处可见。从重庆小面起家,遇见小面逐步发展成集川渝美食于一体的集合店,顾客在此可品尝到面食、粉类、冒菜、米饭、小吃、冰粉等多种美味,口味亦涵盖辣与不辣,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味偏好。

上海虹桥机场店

这种多元化布局背后还有其 " 三驾马车 " 发展战略:通过直营店树立品牌标杆,特许经营加速下沉渗透,海外门店探索全球化发展。2024 年新开的 120 家门店中,显示出加速下沉三四线城市,多元化店型全面开花,成功试水国际化市场的发展特点。

相较于蜜雪冰城 " 农村包围城市 " 的路径,遇见小面选择了更复杂的 " 三全 " 模式覆盖。这种看似冒险的策略,实则符合当下消费分级趋势:核心商圈维持品牌调性,社区店强化便利属性,交通枢纽抢占流量入口。多维布局形成的网络效应,能使其客群覆盖面较传统品牌扩大数倍,顾客复购率也得以大幅提升。

03

资本引擎

遇见小面此次 IPO 最引人注目的战略布局,当属京东集团前 CEO 徐雷作为独立非执行董事的加入。这位缔造京东 618 商业帝国的操盘手,将供应链重构与下沉市场运营经验注入餐饮赛道。更关键的是其带来的估值重构逻辑—外界相信,通过供应链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遇见小面有望从餐饮品牌运营商向产业整合者转变。

据招股书显示,本次 IPO 募集资金将主要投向四大战略领域:用于扩展餐厅网络,以增强市场渗透力;提升餐厅网络的技术水平和数字化系统建设;加强品牌建设并提升客户忠诚度;以及对上游食品加工行业的潜在企业进行战略投资和收购等。其中,投资上游食品加工企业,结合遇见小面业内领先的数智化体系,将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数字化溯源体系。这种 " 海底捞 + 蜀海 " 的复合模式,有望打破中式快餐 " 规模不经济 " 的魔咒。

▲香港西九龙高铁站店

04

全球蓝图

2024 年 5 月,遇见小面开始进军香港市场。从黄埔花园首店到西九龙高铁站开业,仅一年时间,遇见小面在香港已经成功开出六家门店,为其全球化按下加速键。招股书中披露,新加坡将成为出海首站。这个华人占比超 70% 的市场,既是检验产品本土化能力的试金石,更是进军东南亚的桥头堡。

当蜜雪冰城在东南亚快速复制成就规模之王,遇见小面则选择更审慎的品牌化路径。每进入新市场前先做好本地化适配:改良辣度,调整菜单组合满足当地消费人群口味和偏好,融入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中。这种 " 全球化思维,本地化表达 " 的策略,正在重塑中式餐饮的出海范式。

从区域品牌到港股准上市公司,遇见小面用十年时间走完了传统餐饮企业三十年的路程。在标准化与个性化、规模化与盈利性的平衡上,遇见小面正在书写新的行业答案。当全球十五亿的中国胃遇上资本加速度," 中国小面,全球遇见 " 的愿景或许不再遥远。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5-04-26 17:04 最后登录:2025-04-26 17:04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