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16日,CCFA新消费论坛——2025中国连锁餐饮峰会在成都召开。本次会议以“探寻连锁发展新篇章”为主题,围绕宏观趋势、热门赛道、新技术应用、资源对接等诸多细分主题展开,通过各种思想碰撞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推动行业发展。
在4月14日召开的峰会全体会议上,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彭建真代表主办方致辞。他表示,2025年餐饮行业正站在新的发展节点上,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4年餐饮行业收入增加5.3%,达到5.57万亿,但从业者普遍感受到客单价和企业利润下降,行业竞争加剧。
从协会视角来看,当前餐饮行业呈现出三大特点:
一是连锁化率持续提升,行业分化明显,连锁餐饮品牌依旧快速发展。2024年中国餐饮连锁化率从2022年的19%升至23%,但新从业者运营经验不足,导致餐饮品类同质化严重,市场生存能力较弱。同时,头部连锁品牌保持较快增长,2024年底“餐饮万店俱乐部”依旧由蜜雪冰城、瑞幸咖啡、华莱士、肯德基、正新鸡排、绝味鸭脖这6大品牌领衔,其门店数量同比增长69.3%,餐饮行业进入百店及以上连锁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二是餐饮企业大批出海发展。随着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和国际市场空间显现,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开始拓展海外市场,传播中华美食文化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新的增长机遇。
三是新环境下,企业高管更关注企业运营和创新。面对新的市场环境,餐饮企业管理者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企业运营管理和创新中,协会收集了“2025中国连锁餐饮/新茶饮创新案例”,涵盖多个方面,体现行业创新活力。在激烈的竞争之下,我们看到很多企业仍在积极创新发展,无论是产品创新、营销创新,还是模式创新,企业都在不断探索和实践。
作为食品经营企业,食品安全始终是最重要的。今年315前期,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出倡议,提出总部食品安全管理效能自我评估方向,据了解,国家有关监管部门将出台连锁经营总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通过外部推动食品连锁企业提高食品安全风险管控能力。
最后,彭建真会长向行业企业提出三点建议:一是,食品安全是公众健康的底线,更是食品连锁经营企业的生命线。二是,要关注最新出台的法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规定强化了企业主要负责人食品安全责任,一把手与企业食品安全同责。三是,总部的食品安全管理要能管到“最小单位”,要及时而充分地开展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自查自纠工作。
守正创新,推动麦当劳中国高质量发展
麦当劳中国首席执行官张家茵从三个方面分享了麦当劳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如何通过守正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经验。
一、不要被世界洪流带偏,要牢记心,重新认识自己的核心。麦当劳的核心是线下实体生意,通过美味和服务走进社区,产生情感连接。同时,数字化创新也必不可少,但没有实体体验,线上和线下的业务融合就无从谈起。麦当劳始终坚守提供好质量、好服务、好清洁、好价值的产品和服务,这不仅是顾客对餐厅的标准,也是麦当劳运营好一家餐厅的前提和基础。麦当劳用热爱凝聚团队,用美味带来安全感、愉悦感和人间烟火气,凝聚家人和朋友。
二、赢在当下,与客共鸣。麦当劳中国每年接待超过13亿人次的顾客,其中年轻消费者是主力军。通过深入研究,麦当劳发现年轻消费者有五大趋势:反向攀比,追求性价比;反对套路,追求简单;期待惊喜,为情绪价值买单;自由选择,注重个性化;以及美味至上。针对这些趋势,麦当劳宣布2025年为“超值年”,承诺为消费者带来简单美味、惊喜自由的“麦超所值”。此外,麦当劳还举办了首届粉丝见面大会,让粉丝参与到品牌决策中,与顾客建立深度共鸣。
三、创建未来,协作共赢。面对短期挑战,麦当劳保持灵活敏捷,快速响应消费者需求;面对未来,坚持长期主义,确保企业有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张家茵分享了麦当劳在供应链、餐厅科技、人才发展等方面的投资和创新。例如,麦当劳提前5年在中国内地布局供应链,为开店做好准备。麦当劳与核心供应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这种长期合作基于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创新的“三脚凳文化”,成就了麦当劳的长期供应体系。
创新驱动连锁新生态,打造“不一样的海底捞”
海底捞副总经理/优海科技创始人邵志东分享了海底捞过去一年在创新方面的实践与思考。
邵志东表示,2024年,海底捞在基础红线的前提下,进一步将更多主动权放给一线门店,鼓励差异化创新,满足不同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在场景创新方面,海底捞打破空间边界,走进企业和校园,满足校企人群的用餐需求。此外,海底捞在不断探索多元化场景,通过露营火锅、夜宵车、以及外卖卫星店模式,让顾客“随时随地海底捞”。
在产品上,海底捞同样不断加大创新力度,通过全国上新+区域上新的双轮驱动,并结合时令和地方风味,满足不同消费者在口味上的差异化需求。近期,全国海底捞超1300家门店将全面同步上新五款春季产品,涵盖锅底、丸滑、时蔬、甜品及饮品五大品类,为消费者奉上“舌尖上的春天”。此次上新不仅延续了海底捞“为你下苦功”的产品理念,通过沉浸式体验场景的打造,让消费者在涮煮鲜香间感受舌尖上的“春日盛宴”。
在模式上,海底捞推行“红石榴计划”,鼓励孵化和发展更多餐饮新品牌,并通过“多管店”等机制创新,鼓励人才投入创新。同时,2024年3月,海底捞正式启动加盟业务,不同背景的伙伴的加入,也将助力海底捞进一步拓展市场。
在持续构建餐饮创新生态的过程中,海底捞构建了"标准化底盘+个性化创新"的机制,依托"连住利益、锁住管理"的组织力引擎,鼓励门店成为独立生命体。邵志东表示,创新之路充满挑战,希望与行业同仁携手前行,为行业繁荣贡献力量。
从丝绸之路到中餐出海的文化远征
全国政协委员、合兴集团总裁洪明基带深入探讨了中餐国际化的历史基因、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洪明基表示,中餐的全球化基因可追溯至丝绸之路时期,当时中国的饮食文化已通过贸易传播至海外。然而,当前中餐在国际市场面临诸多挑战:国内餐饮市场“内卷”,门店生命周期缩短;海外中餐多集中在唐人街,依赖迎合西方口味的菜品,缺乏文化解释权;在供应链、标准建设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原料进口受限、厨师认证体系不完善等。
尽管如此,中餐出海仍面临巨大机遇。蜜雪冰城、霸王茶姬等品牌在海外的快速扩张表明,出海是突破发展瓶颈的重要途径。洪明基提出多项建议助力中餐国际化:成立“中国餐饮国际推广办公室”,推动政策、资本协同支持中餐出海;构建“中餐原料出口白名单”,提升通关便利;建立“中华厨师全球认证体系”,提升中餐厨师国际认可度;成立“中餐出海母基金”,扶持餐饮品牌和供应链发展;形成《中华料理基准手册》,推动中餐标准化建设。
他还强调了科技赋能的重要性,如借鉴SHEIN和TEMU的成功经验,利用区块链溯源系统、智能补货算法、智能厨房技术等提升中餐供应链效率和菜品质量。此外,餐饮企业可以通过IP赋能和KOL社交传播推广中餐文化,如结合电影、文旅项目,举办“看电影送火锅券”等活动,借助网红力量传播中餐魅力。
最后,洪明基呼吁,中餐企业应抓住机遇,突破挑战,让中华美食在全球舞台上大放异彩,成为新时代的文化地标。
与新一代年轻消费者共成长
CFB集团CEO许惟抡带来题为《与新一代年轻消费者共成长》的演讲。许惟抡介绍了CFB集团旗下的品牌矩阵,涵盖4个品牌、2000多家门店,其中DQ品牌门店数量最多。他提到,尽管受到疫情冲击,但集团去年仍实现20%以上的销售额和利润的增长,门店数量增长超过200家。
许惟抡着重探讨了如何与Z世代消费者共成长。他指出,Z世代在中国内地有独特特点,大多是独生子女,渴望交往,对“身份”有独特追求,更易接受多元文化。他通过调研和观察,提出Z世代在面对自己、社交和工作时有三大特点:一是追求悦己,如“没福硬享”和“吃谷”“痛”文化,DQ通过推出小蛋糕、周边联名蛋糕等产品,满足了Z世代对蛋糕消费的新需求,使蛋糕品类保持50%以上增长;二是Z世代形成多个圈层文化,CFB集团针对泛二次元圈、生活圈、游戏圈等7大圈层进行营销,如DQ推出宠物友好商圈活动,为宠物提供免费冰淇淋,推出宠物主题产品等;三是,Z世代在工作上会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进行有限反抗,CFB集团通过打造符合Z世代喜好的工作环境,如联名活动、会议室命名等,提升员工满意度。
许惟抡表示,CFB集团通过数字化和优化手段,实现总部和供应链人员数量下降,同时保持门店数量增长,总部加供应链费用占比降至4.4%,未来还将更低。他强调,如何将Z世代文化融入餐饮经营是企业需要共同探讨的话题。
可持续性餐饮品类的差异化创新
朱光玉火锅馆、泰士多自助烤肉品牌创始合伙人李扬带来题为《如何实现跨品类产品差异化持续创新》的演讲。据介绍,朱光玉火锅馆2020年诞生于重庆,以产品差异化为切入点,定位为火锅桌上的“万花筒”,在保持重庆火锅底味基础上加入丰富元素,推出虎皮凤爪、藤椒牛舌等招牌产品,凭借爆品撬动流量,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两年内获得必吃榜,5年时间在全国32个大区布局258家门店。
品牌发展到2.0时代,火锅红海竞争激烈,朱光玉加速新品的迭代,通过品牌持续曝光拉新复购,满足Z时代消费者对新产品的追求,据数据统计,2024年一共推出了54款新产品、55款全面上新、46款甜饮品、7种锅底适配。三周年为回馈消费者对朱光玉的喜爱,开启宠粉福利大场直播,完成了千万粉丝心愿触达。
3.0阶段,朱光玉宣布正式走出国门,开启海外店,“沸腾华人、烟火传承”3.0新版本上线,以“中国如此之大,应该用脚步丈量大地”为主题,结合地域文化与传承进行创新,如推出以云贵风味为主题的“去云端,向山野”、川西阿坝“雪域寻源”牦牛肉、非遗传承等“寻源好食材”活动。四周年直播更是直接在中国长城举办,以中国博大文化承载着创新与传承,长城首播全网曝光量达3亿多。
进入品牌4.0阶段,客户的持续复购来源于产品的不同适配性,朱光玉根据不同区域特色完成产品定制化,实现了品牌在区域扎根,在宁波试点真正推行了定制化菜单、产品结构,以全新面孔迎接消费者的新验收。
李扬还分享了跨品类创新经验,如进入烧烤烤肉赛道的泰士多,以泰式风情结合烤肉与小吃;川菜领域的砂锅项目,以“看得见的锅气”为特色,一年内开出600多家门店;小火锅赛道结合大凉山彝族文化,客单价定为40元,面向小聚会与一人食场景;以及与乌苏合作打造5000平的宵夜城乌苏烧烤,定位为成都的“文和友”。
李扬表示,品牌实现品类延伸靠的是插线板能力的嫁接,后端的强大支撑永远是效率和供应链。在不确定性中不断折腾,找到确定性,希望所有人都能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插线板能力。
餐饮连锁标准化革命的 “人才引擎 ”
四川旅游学院烹饪与食品科学工程学院院长李想带来题为《餐饮连锁标准化革命的“人才引擎”:川旅烹饪教育创新方案》的演讲。
他表示,餐饮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人才,而未来餐饮人才的培养需走校企联合之路。四川旅游学院作为全国最早开设烹饪专业的学校,正致力于培养会经营、懂管理、能操作的高层次人才,他们还需掌握营销、营养、食品安全等知识,甚至要会用人工智能工具。餐饮行业正从传统手工餐饮向人工智能个性化厨房发展,未来人才培养要遵循“健康引领、美味筑基、数据驱动、文化赋能”的理念,改变过去仅关注技艺的模式。四川旅游学院已搭建21个省级产教融合平台,构建了同频化教学课堂,打破用人机制壁垒,引进川菜大师兰明路等人才,形成了40位中国烹饪大师与近40位博士共同推动产业发展的格局。学院还搭建了数字化课程体系,实现“五业联动”,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此外,学院正面向“双碳”计划培养懂技术、会减排、能创新的人才,打造低碳餐厅。希望未来能与更多企业开展合作,共同推动餐饮行业人才培养、产品研发与科技攻关。
会上,美团外卖总经理薛冰带来题为《持续进化 健康增长》的演讲。他表示,餐饮市场进入稳定期,以量换价卷价格的竞争已经开始逐渐恢复到理性。美团外卖将助力餐饮伙伴在稳定中寻找增量、创造价值,重点探索连锁餐饮规模扩张新模式,推出外卖店、社区小堂食店、共享店三种卫星店模式,助力品牌高效拓店,并为卫星店提供多项扶持政策。
美团将用数据定义品质,通过“店铺标签”和“明厨亮灶”等方式提升信息透明度。
此外,美团外卖希望全面帮助餐饮商家降低经营负担,做问题的解决者而非规则制定者。推出系列营销简化反内卷举措:降低营销活动的流量权重、优化工具降低商家营销活动成本、重要营销场域帮助商家减负。同时,还优化评价体系,解决商家营销和差评难题。
未来三年,美团外卖将投入1000亿,聚焦促消费、助商家、提品质、强基建四大方向,推动餐饮行业良性发展。
艺康中国餐饮服务事业部总经理李娜带来题为《变局中的竞争力》的演讲,并带来了《餐饮消费洞察2025》。她表示,餐饮行业面临变局,消费者行为发生显着变化:餐饮消费更注重社交属性,消费者对传统营销手段免疫,更青睐性价比高的产品,复购逻辑基于安全感。餐饮企业需夯实设备、标准化、供应链及食品安全四项核心竞争力。设备是开店前提,标准化要从效率向体验转变,供应链需数字化与可持续发展,食品安全则是企业生命线。她呼吁企业适应变化,夯实竞争力,以实现长远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艺康愿赋能餐饮企业,,成为专业有力的合作伙伴。
中粮油脂餐饮事业部行销部兼市场部负责人张浩带来题为《餐饮供应链如何高效满足当下餐饮企业的需求》的演讲。他表示,餐饮供应链应成为餐饮企业的资源枢纽,整合上游产业化资源,助力企业快速应对外部变化。同时,供应链要成为高性价比底座,从源头研究价值链,帮助杠杆式降本。此外,餐饮供应链应成为餐饮企业创新助手,提供丰富的产品选择,激发创新灵感。创新应有底层逻辑,围绕用户需求,应用研发和技术研发深度协同,推出针对性产品解决方案。最终,餐饮供应链要从后勤部门向战略合作伙伴转变,实现效能提升。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