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吃网

当前位置: 特色小吃网 > 菜谱 > 文章页

兰州:她们用甜品治愈心灵 两名90后研究生的8年甜蜜坚守

时间:2025-04-20 16:38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33 次
  王海巧(左)和张小琴(右)为甜品打包贴签   安宁区建宁西路上,有一家由两名90后研究生经营的甜品店——余生甜。每天,张小琴和王海巧都会钻进制作间,用面粉和奶油制作香气扑鼻的面包和蛋糕。她们带着“用甜品治愈心灵”的初心,在面粉与奶油的世界里书写了

  王海巧(左)和张小琴(右)为甜品打包贴签

  安宁区建宁西路上,有一家由两名90后研究生经营的甜品店——余生甜。每天,张小琴和王海巧都会钻进制作间,用面粉和奶油制作香气扑鼻的面包和蛋糕。她们带着“用甜品治愈心灵”的初心,在面粉与奶油的世界里书写了一段非典型的青春故事:没有精致雕花与网红滤镜,仅凭扎实口感圈粉无数,成为顾客眼中“比甜品更甜的存在”。

  一口“余生甜” 治愈疲惫身心

  每天早上8时,张小琴和王海巧来到店里,做完清洁和准备工作后,她们便分工合作,开始制作甜品。手工过筛三遍的面粉如春日初雪,簌簌落在定制的料理盆里。她们用掌心的温度唤醒麦麸的香气,指节在粉堆里划出浅滩,倒入鲜牛奶。用厨师机专业的翻拌手法,让每粒粉都裹上轻薄的水膜。当面团在湿度75%的发酵箱里慢慢鼓起,那些肉眼不可见的面筋网络正在悄悄编织。烘烤前的最后工序是“震盆”,手腕发力让烤盘与操作台轻触三次,将多余气泡赶出蓬松的面团。此刻,烤箱早已预热至175℃,当蛋糕胚在热流中舒展成漂亮的长方形海绵时,麦香混着乳香蔓延在整个店里,淡淡的清甜味带着让人安心的烟火气,治愈了疲惫的身心。

  张小琴和王海巧从冷藏室取出动物奶油倒入厨师机的不锈钢盆内,利用不同时速的打发,让奶油舒展开来。当奶油呈现出鸡尾状尖峰,便是打发完成的时刻。

  两人会根据顾客的反馈对奶油的甜度进行调试。“相比以前,现在的甜品甜度下降了,但顾客的反映很好,因为大家不想吃得有负担。”接下来,两人利用蛋糕胚和新鲜制作的千层饼皮,或包裹或平铺丝滑的奶油,点缀以各式口味的水果、饼干碎,一个个样式独特、口味清甜的甜品便制作好了。

  她们制作的甜品卖相简单,但味道很好。用小勺舀一口放进嘴里,蛋糕的绵密和奶油的丝滑让人瞬间忘掉所有的烦心事。由于是手工制作的健康甜品,没有使用添加剂,因此保质期很短,哪怕冷藏保存,两天后都会变质。

  新鲜的面包出炉后需要放置晾凉,之后,两人会挑选精品进行包装。卖相不好的,她们通常会当赠品赠予顾客。中午时分,顾客会陆续走进店内,挑选喜爱的甜品,两人的手机也开始陆续发出外卖订单接单的提示音。每天,姐妹俩和另一位小伙伴用心制作着甜品,日子就这样慢慢流转。

  压力让梦想萌芽 远赴湖南学技术

  大学期间,张小琴和王海巧就读于兰州城市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同住一个宿舍。毕业后,两人在临夏的社工机构当了一年社工,因为水土不服,脸上长痘,频繁掉发,饭也吃不习惯,最终辞职。她们回到了兰州,并计划考研。

  面对考研过程中的学习压力,张小琴喜欢浏览网页上各种漂亮的蛋糕来解压,“我高中时就会被蛋糕店温馨的画面治愈,尤其是灯光打在甜品上的那一幕,让我觉得特别温暖,那时就想开一家属于自己的蛋糕店。”张小琴说。

  于是,张小琴开始每天向王海巧描绘学做蛋糕、开蛋糕店的蓝图。考研是否能成功?毕业后就业形势是否向好?这些不确定的因素,也让王海巧开始考虑开蛋糕店。考研结束后,不等成绩出来,她们便自费去湖南学习蛋糕制作技术。“那时候兰州本地很少有动物奶油蛋糕,我们也不知道是什么。”两个人说走就走,去湖南一学就是3个月。这期间考研成绩出来了,两人均以较好的成绩上岸。回到兰州后,她们一边上学,一边经营一家四五十平方米的工作室。

  工作室运营后,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动物奶油蛋糕,两姐妹便在海关附近的写字楼挨个推销。“功夫不负有心人,渐渐地,产品推得越来越多,顾客也越来越多。”张小琴说,2018年,两人的微信上陆续加了2000多人,每天通过微信接的单,就能保证工作室每天的经营成本。而她们上研究生的生活费和学费,也靠着工作室解决了。

  研二期间,工作室客源稳定,收入渐长,两人便在海关附近开了一家33平方米的小店,后来又辗转到建宁西路开店经营,一直到了现在。

  比口味更浓的是人情味

  “女生都有一个情结,喜欢开花店、做蛋糕、开咖啡店。”除了制作甜品带来的成就感,治愈感也是张小琴和王海巧追求的重要因素之一。

  社工专业的人,服务的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第一年上班时在福利院接触到的种种,让她们很受触动。“有时候,面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们无能为力,整个人会很难受。”王海巧说,做蛋糕却不一样。如果有顾客反馈说蛋糕味道很好,甚至经常来买同款,会给人带来真切的幸福感。

  在回头客里,有一个女孩给两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她是农大的老师,从谈对象开始就订我们的蛋糕,现在小孩都三四岁了,还在我们家订。”王海巧说,这种温馨的场景让人感觉很幸福。此外,她们还回归专业,不定期和社区联合做一些社工服务,推出各类公益课堂,和社区的老人孩子一起制作甜品,感受每一个温暖的瞬间。

  两人都是传统家庭中的女孩子,父母的观念也很传统,总觉得花了大把的时间精力培养出了研究生,最后却去开蛋糕店,很可惜。“事实上,我们现在从事的工作虽然辛苦,但是很开心,每天做的都是自己喜欢的事情。”张小琴笑着说,经营蛋糕店的这几年,店铺换了好几次地方,但回头客都会找着来买,店里的差评也很少,这让二人成就感满满。

  提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难题,两人的应对方法就是心态好。服务业需要先放低姿态,让顾客感到舒适,然后再想办法解决问题。

  “研究生期间我们学到的一点,就是把用心做到极致。同时,坚持手工制作,不做‘挂羊头卖狗肉’的事。”王海巧说,为了经营好甜品店,她们需要一直上网关注数据,了解最近流行的甜品种类,随时准备上新并关注外卖数据。同时,对于销量不佳的甜品,及时下架。

  大家总认为研究生毕业后,应该从事高薪职业或考公,而不是想着去创业。但张小琴和王海巧认为,每个人的追求不同,做自己想做的事,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奋斗,也是一种幸福,并非一定要按照套路过模式化的生活。

  如果有人寻求成功经验,“不要盲目,要理性,得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要有一定的闯劲和干劲!”张小琴这样说。对于社会对高学历女性的期待,两人认为不该只有“稳定”一个答案。在每一个花心思经营好蛋糕店的瞬间,都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华晓婧 文/图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5-04-27 05:04 最后登录:2025-04-27 05:04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