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吃网

当前位置: 特色小吃网 > 菜谱 > 文章页

上海最大的村,那些“小吃一代宗师”还在

时间:2025-04-20 17:21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18 次
原创 水波蛋 魔都吃货小分队 EAT TOO MUCH TEAM 最新资讯 Information 今天吃啥 Recommendation 系列专题 Serie

原创 水波蛋 魔都吃货小分队

EAT TOO MUCH TEAM

最新资讯

Information

今天吃啥

Recommendation

系列专题

Series

上海市区内最大的村之一

这里的小吃摊

曾经逼停8条公交线

这里是,彭浦新村

彭浦新村,是个传说不少的村。是上海第一批工人新村、列数上海全市最大的居民住宅区之一...这里有最早一家国营的“红花村饭店”,有闻名全国的工业区....

· 彭浦新村,是大出名了的 ·

贯穿了3站地铁

近13万居民

· “吃货不愿搬走”的村 ·

这座村,给人的另一大印象是“好吃”。著名的彭浦夜市过去就坐落在这里,最顶峰时,2条马路上设了上千家小吃摊,绵延2公里,8条公交都被“逼”得绕道。

名气响当当的临汾路与相邻的闻喜路,重新改头换面之后,很多小吃搬到了附近的门面里。

· 那些“一代宗师”还在 ·

①——巧玲炸鸡

炸鸡,巧玲姐做了30多年。当年,能让人为1只鸡腿在夜市里排几小时。大鸡腿下锅,炸到外皮酥脆,裹上秘制甜辣酱,配方还是原来的配方。

地址:共康路270号

②——彭浦胖胖炸鸡腿

说起当年彭浦夜市上的炸鸡,除了玲姐,就是这家。难得地还在临汾路上,离原址不远。炸鸡的外层很有嚼劲,但是里面肉汁丰富。

地址:临汾路692号

③——网红专红专业铁板鱿鱼炒年糕

红姐是上海鱿鱼1姐,鱿鱼炒年糕是她的首创,20几年没怎么涨过价。先出汁后放料,在铁板上滋滋冒油,特别勾人食欲。

地址:一二八纪念路1000弄万达金街147-3室

④——莹楼馆

开了25、26年,现炒浇头一绝,腰花浇头油光水滑,脆脆甜甜的,是上海浓油赤酱的口味。不过里面的阿姨真的不太客气。

地址:临汾路691号

⑤——红辣椒拉面馆

20多年的面馆,周边的老住户都认准了这家。招牌的牛腩竹笋拉面,牛腩肥糯厚实,笋酸酸辣辣的,吃完一点也不会腻。

地址:闻喜路936号

⑥——吴记菜饭馆

开了25年,这家店里面的厨师也是老班底,做上海菜经验丰富。肥肠看起来简单,实际上要精准掌握火候,外熟里嫩就难了。

地址:临汾路701号

⑦——弄堂粉丝汤

这种老底子上海人吃的粉丝汤,不多了。一到饭点,里里外外挤满了人。粉丝的汤头很鲜,所以要筷子搭配勺子一起吃,一口汤一口粉。

地址:平顺路202号

⑧——袁氏特色糕团店

这家店,坐镇的师傅原本绿杨邨的老手艺人。东西都很实惠,豆沙青团,塞了满满的馅儿,来的人不十几个一起买,都觉得自己亏了。

地址:岭南路1026号

最后的花鸟市场

被上海小囡津津乐道的花鸟市场越来越少,最后坚守在市区的山泉花鸟市场,也马上就要关闭了。

花鸟虫鱼、画裱画框、各种小玩意儿,没有很惊艳的风景,却藏着都市人最难忘和温暖的童年记忆。

· 老字号的天下 ·

街道上老面孔居多,经营多年的老字号,似乎更能获得彭浦人的认同。像是雷允上、老大房、光明乳业等等老牌子,每隔几百米就有1家。

· 坚守的老手艺人 ·

在这里还随处可见我们已经陌生的老铺子,例如刀剪有限公司、棉服定制店。做了三十年裁缝的老师傅,剪刀、缝纫机使得炉火纯青,衣服做得合身又时髦。

每条街,都有1座公园

不断经过改造的彭浦,生活的悠闲不言而喻。这里几乎每条街,都有1座公园。趁着天气好的时候,和煦的光线把公园笼罩起来,居民们都会去遛弯、健身、聚会。

· 三泉公园门口的明星狗狗 ·

有2只狗狗,每天兢兢业业地守在公园门口等主人,已经成为了三泉公园的小明星。

· 最密集的学区之一 ·

藏在居民区里的学校,不仅密集,而且不乏彭浦一小、彭浦实验小学、久隆模范中学、田家炳中学等重点学校。年轻的一代人,用青春活力把这里唤醒。

过去,让人羡慕的彭浦生活

//

“四个街坊、三条路、两个红绿灯、一条公交线”,最早的彭浦新村,指彭一、彭三、彭五、彭七,4个小区,是安置工业区工人建的“老公房”,几十年前很让人羡慕。

· 纪录片里的旧上海 ·

· 半个世纪的邻居 ·

不过小区里的人,大都住了几十年了,邻居之间,极具人情味。互相帮衬,是这里忘不掉的传统。聊聊大事小事,也是一天里必不可少的日常。

· 老楼的窗里、窗外 ·

①窗台也能螺丝壳里建道场

绿植被打理得错落有致

隔绝了外面的喧嚣,静谧又慵懒

②在楼道里走

能闻到从各个窗口飘散出来的饭菜香味

③窗口里还开了很多理发、卖零售的小店

这里的生活,是居民自己经营出来的

这里,是爷爷奶奶的主场

当年工厂里的劳动模范,终于有了安享晚年的时间。这些老一辈们,现在在做什么呢?

过去热火朝天的工作场景,换成了公园、广场、羽毛球场...在这些特定的社交场所里,老年人们成为了主角。在这里,有他们自己的江湖。

· 听,彭浦的声音 ·

想要不被打扰地生活,支棱着耳朵,偶尔才能捕捉到一些悠扬的演奏、婉转的唱曲。

· 听,爷爷奶奶讲过去的故事 ·

“早些年,习惯听着蝉鸣、蛙鸣;后来习惯等着邻居炒完菜,我们再端出锅碗瓢盆;再后来,习惯了带着小孙子去静安图书馆看书...生活在这里几十年了,生活一直在变,习惯一直在变。”

你一定常常听到彭浦的朋友说这句话

“我老了,是要回彭浦新村养老的”

- The End -

原标题:《上海最大的村,靠小吃逼停8条公交》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5-04-27 05:04 最后登录:2025-04-27 05:04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